AI音乐创作崛起
在音乐制作界,人工智能技术正迅猛发展。先是出现了能简化制作流程的“Suno”系统。接着,“Udio”问世,能唱多种语言的歌曲。紧接着,“天工 SkyMusic”也加入了这个行列,能演绎不同方言的歌曲。这些AI工具的功能不断升级,应用范围不断扩大,而且使用它们的难度也在逐步减小。上个月,上海民族乐团与TME合作,推出了一场AI音乐会。活动中,人工智能在音乐创作领域的应用效果得到了展示。他们利用“琴乐大模型”,根据文本资料,成功打造了多首音乐作品。
AI 作曲方式
腾讯音乐在AI作曲方面采取了两种做法。它能够生成歌曲的核心旋律,即人声部分。此外,它还能提供辅助,制作出供演奏者选择和搭配的乐段。比如,为上海民族乐团的演奏者创作时,就是采用了这种方式。现在,AI作曲技术能够根据用户的指令来创作音乐。用户只需提出诸如“爵士风格”、“悲伤情感”等明确需求,系统就能自动创作出符合这些要求的音乐。
AI 作品特点
AI 虽然精通现有模型与算法,但在创作时,作品是否和谐难以保证。它制作的内容有时让人惊讶,甚至有些内容违反了演奏规范,演奏起来非常困难。这突显了演奏家的关键作用,AI 创作完成后,演奏家还需根据个人喜好调整风格和音色。
AI 创作全流程
目前,人工智能在歌曲创作方面的能力显著提升。它不仅能够完成作词、作曲、编曲和演唱,还能进行混音,制作出完整的音乐作品。以近期颇受欢迎的 Suno 平台为例,它极大地简化了歌曲创作的流程,因此被誉为“AI 音乐的神奇助手”。韩彦敏是来自四川音乐学院的专家。他提到,随着计算能力的提升和大数据模型的改进,这类软件在音质方面有望实现显著突破。这样的突破或许会引发变革,软件将有可能与数字音频工作站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更深层次的融合,从而诞生一种全新的结合方式。
天工 SkyMusic 优势
4月17日,天工SkyMusic正式推出,在公测阶段就显露了其独特魅力。它不仅能制作示范音乐,还能创作不同地区的方言歌曲。用户可以上传自己的参考音乐,或者从丰富的资料库中选择,轻松制作出风格相似的作品,大大简化了操作步骤。此外,在方言歌曲的制作方面,它支持粤语、成都话、北京话等多种方言,满足了用户多样化的表达需求。
版权问题隐患
胡廷江教授提到,我国音乐学院在音乐人工智能方面发展迅速。但这也引发了不少版权问题。在运用深度学习制作音乐的过程中,若将成品音乐用作训练素材来创作新作品,就可能侵犯原作的版权。例如,未经授权使用数据,可能会对原创音乐人的权益产生不利影响。
在音乐制作界,人工智能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然而也遭遇了不少挑战。关于人工智能是否能够彻底替代人类进行音乐创作,您有何见解?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同时别忘了点赞并转发这篇文章。